资质荣誉 / Honors More
体系动态
新闻资讯 / News More
2018 - 11 - 05
点击次数: 218
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队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近日,第九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颁奖大会暨首届多元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草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团队完成的“鲁丹参1号及配套高效生产技术推广”获得“优秀项目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旨在奖励为调整产业结构做出突出贡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已取得实效的优秀项目,属于全国技术市场的最高奖项。本次获奖项目“鲁丹参1号及配套高效生产技术推广”是在育成鲁丹参1号新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了大垄双行高效栽培技术,并在山东省及周边技术应用,获得了最高606公斤的单产记录,推广应用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丹参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 - 10 - 09
点击次数: 139
2018年丹皮/白芍间作玉米高效生产技术验收会在济宁举行9月27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内专家,对省产业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实施的丹皮/白芍间作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田进行了玉米、丹皮和白芍的现场实打测产验收。示范田位于中草药创新团队济宁试验站试验田内,示范面积15亩,专家组对整个示范田进行认真考察后,按照测产方案进行了实打计产。验收结果表明,丹皮/白芍间作玉米种植模式下,玉米(品种为鲁宁184)亩产干重达到414.37 kg。在今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玉米减产的情况下,产量水平与常规大田种植相持平。间作模式下牡丹根鲜重4280kg,白芍根鲜重2148kg,下一步,试验人员将按照《药典(2015)》要求对样品进行有效成分检测。中草药创新团队自2015年秋开始在济宁进行丹皮/白芍间作玉米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团队研发的大垄宽畦栽培法表现突出:2016年种植的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经专家组实打验收亩产达...
2018 - 05 - 23
点击次数: 203
省中药材行业协会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成功对接5月17-19日,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开展工作对接活动,省中药材行业协会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草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志芬,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刘喜民研究员、省中药材行业协会秘书长周骥凡等参加。王志芬向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卫权和秘书长曹海禄介绍了山东省行业协会专委会建设情况。王卫权对山东中药材行业协会种养殖专委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双方就下一步互相交流和联合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等工作达成一致意见。对接后双方共同参加了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2018年中药农业政策、种植技术、产业投资培训班(第一期)暨优质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会后,先后考察了陇西县普尔康集团鑫田源农民合作社、正大药业有限公司的黄芪种植基地,参观体验了甘肃国草中药饮片有限...
创新团队 更多
示范基地                                  / Case 更多
发布日期: 2017 - 10 - 20
专家课堂专家课堂专家课堂
发布日期: 2017 - 10 - 20
专家课堂专家课堂专家课堂
发布日期: 2017 - 10 - 20
专家课堂专家课堂
发布日期: 2017 - 10 - 20
专家课堂专家课堂专家课堂
乡村振兴 更多
  • 2022 - 08 - 01
    中草药体系与济南市农科院联合开展“金银花夏季管理技术培训观摩会” 7月29日,中草药体系与济南市农科院联合赴济南市南部山区潘家岭村开展金银花夏季管理技术培训观摩活动。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带领团队骨干成员张锋博士,济南市农科院党委副书记张甲生、副院长朱利带领中草药组成员,济南康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种植基地技术人员与种植户代表等30余人参加。张锋博士就金银花的种质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与采收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授课,对农户关心的金银花修剪技术进行了重点讲解,并开展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提升了种植户对金银花科学管理的认知水平,增强了通过掌握新技术提高金银花产量质量和效益的信心。在基地观摩现场,专家们就种植户关心的花田除草难、个别植株枯黄、内涝积水、金龟子为害等问题和难题进行指导解答,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当地企业和种植户的好评。
  • 2022 - 08 - 01
    中草药体系协同开展沂蒙革命老区中药材专题培训12月14-15日,沂蒙革命老区中草药专题培训班在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蒙阴)举办,来自沂蒙革命老区18个县市区的中草药产业的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60余名参加了培训。山东省农村科技促进中心主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体系协同开展。中草药体系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王志芬研究员应邀主题授课,并捐赠科技书籍。山东省农村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宋玉丽研究员主持此次培训活动,她指出,此次培训班举办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助力沂蒙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沂蒙革命老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齐鲁中药材新名片。王志芬研究员做了题为“发展中药农业,打造鲁沂蒙三角药材区生态样板”的报告,分析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中药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沂蒙革命老区中药材...
  • 2018 - 12 - 12
    中草药体系首席专家团队获赠助力“第一书记”扶贫锦旗12月10日上午,来自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的5名省派第一书记和1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来到我省农科院农产品所,把一面印有“科技助力精准脱贫、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锦旗亲手交到农产品所党委书记、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手中,感谢药用植物创新团队对他们开展中药材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农产品所王月明所长参加赠旗仪式并与第一书记座谈交流。2017年,来自省科协和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的的5名省派第一书记分别帮扶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的5个自然村,通过深入调研,选择种植半夏药材的扶贫模式,与我所药用植物团队对接,双方联合开展大黄集镇省派第一书记帮包村中药材扶贫行动。王志芬书记、韩金龙研究员被聘为指导专家。结合当地实际和省派第一书记大黄集镇党小组的要求,团队在种植技术方案制定、种源考察选择、技术培训、田间管理指导、机械化配套、产地初加工、市场销售渠道对接等全...
  • 2018 - 04 - 26
    中草药创新团队协助省科技厅赴重庆开展产业调研及扶贫项目对接工作4月17-20日,中草药创新团队韩金龙研究员参加省科技厅组织的调研组到重庆市开展产业调研及扶贫项目对接工作。调研组首先与重庆市科委进行对接,了解两地对口支援工作的落实情况,商谈科技对口支援等事宜。调研组深入企业和种植基地的田间地头,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开展座谈与交流,全面了解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重点调研了忠县的柑橘产业、石柱县的中药材佛手和黄连种植及加工产业。随后调研组在忠县召开了工作调研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忠县各个部门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扶贫工作的实际需求。针对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品种、栽培及加工等具体问题,韩金龙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介绍了山东中药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我院药用植物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调研期间,调研组与重庆中药研究院专家就对口扶贫协作项目具体内容进行了沟通和协调。本次调研是推进鲁渝《科技扶贫协作框架...
  • 2017 - 07 - 10
    2017年7月3-4日,中草药创新团队机械与加工岗位团队专家连政国、王东伟教授赴威海荣成进行科技帮扶。此次帮扶是山东省威海荣成佳鑫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紧跟政府步调,以满足农民需要为导向,以解决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困难为目标,积极研发适合当地经济作物生产的农业机具。  最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威海地区的西洋参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西洋参产业种植机械化水平较低,公司最近几年致力于西洋参播种机械的研发。由于公司技术力量和当地种植农艺的问题,机具的适应性问题一致没有得到解决,限制了机具的推广应用。此次活动岗位专家连政国、王东伟教授借助他们在该领域的技术对该公司开发的播种机械在在弧形垄面行走和排钟部分进项了现场指导,提出了新的改进建议。  利用此次机会,创新团队还到定点合作企业对团队开发的丹参收获机械研制工作进程进行了现场调度,争取尽快进行田间试验,加大机具...
  • 2017 - 12 - 08
    中草药创新团队助力济宁精准扶贫 11月27-29日,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山东省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于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走进鲁西南特色林果业精准扶贫”活动在济宁市香港大厦成功召开,中草药创新团队成员韩金龙副研究员应邀参会。活动期间,韩金龙副研究员主要与邹城市看庄镇开展技术对接,在看庄镇林业站的李松站长陪同下,来到猪牙皂主产地柳下邑村,与合作社负责人、种植户代表就猪牙皂栽培管理、林药间作等技术问题开展对接与交流。柳下邑村栽培的猪牙皂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明代,当地居民就已经开始种植。目前,看庄镇已建成标准化基地400公顷,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猪牙皂生产基地,2012年成功注册“柳下邑猪牙皂地理标志”。 济宁市林地资源丰富,全市经济林规模超过100万亩,林下经济前景广阔。近年来,药用植物创新团队与任城区农业...
视频资料 / Teachers 更多
<
  • 2018 - 05 - 09
    山东丹参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王志芬字幕版
  • 2017 - 11 - 01
    中草药团队微课堂-徐长卿节目视频
  • 2017 - 11 - 13
    随着农机的普及,文登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如今,文登西洋参和丹参种植收获也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眼下正是丹参收获和种植季节,记者在高村镇辛店子村和鞠格庄看到,丹参种植、收获全部采用机械作业。 威海佳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夕宁介绍,丹参收获机机器整体特点是挖掘深度深,挖掘深度能达到入土40公分。第二个特点是链条的输送震动大,参土分离效果非常好,每小时工...
  • 2017 - 11 - 13
    中草药团队微课堂—白芍节目视频
  • 2017 - 11 - 13
    单独采访
  • 2017 - 11 - 13
    张永清微视频
  • 2017 - 07 - 27
    由山东省科技厅农村中心、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联合举办的“2017科技引领、展翅飞翔科技扶贫活动”7月23日在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济宁试验站示范田内举行,由中草药创新团队研发示范的“白芍/玉米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成功走进山东科技扶贫《微课堂》。山东省科技厅农村中心宋玉丽主任出席,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高瑞杰研究员、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李贵海研究员、团队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岗位专家单成钢研究员...
>
1151工程 / News 更多
发布日期: 2018 - 04 - 28
中药材创新团队机械岗位专家到威海进行调研为了全面落实《中草药团队落实全省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会议精神实施“1151”工程》的规划,提前规划岗位2018年的工作任务。日前,体系机械与加工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连政国教授和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王家胜博士到威海进行业务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以下内容:一是与合作企业进行对接,制定2018年详细研发规划;二是与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进行对接探讨新旧动能转化、落实振兴乡村合作社对机械化的新需求;三是与机具使用户详细了解上一年创新团队研发机具的使用情况,制定改进和优化路线。中药材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利用依靠单位的人才优势成立创新小组协同攻关解决了一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了一系列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被媒体多次报道。
发布日期: 2017 - 08 - 26
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会议精神实施“1151”工程的的通知 各创新团队: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会议精神,经研究,决定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实施“1151”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1次产业调研。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实际,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切入点,立足“为什么转?往哪转?怎么转?”,突出“四新促四化”,研究本产业哪些是落后动能,哪些是急需的新动能,如何培育新动能等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择优推荐呈报有关部门。二、编制1套技术指导意见。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研发创新的基础上,集成组装一套综合技术规程(标准),强化技术的引领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产业专业转型升级。三、打造50个示范基地。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课题,充分发挥创新团队全产业链技术支撑的优势,每个创新团队联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2-3个示范基地,到“十三五”末,全省集中打造50个左右集技术、要素、机制、人才等全方位共同发力的高标准试验区、展示区,重点围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挖掘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全省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参考依据。四、培育1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创新团队在核心技术指导县遴选10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示范带动能力强、具有代表意义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培育壮大其发展。遴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作为“社会满意度调查”主要评价人员之一,纳入创新团队各阶段的考评工作。各创新团队要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全省座谈会会议精神,统一思想、集思广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立足产业发展,加强研究,形成合力,为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做贡献。请于9月30日前将调研报告、拟创新团队建设的示范基地名单(附件1)、创新团队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附件2),12月30日之前将形成《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意见书》分别报省农业厅科技处。  联系人:谭涛  杨宗辉联系电话:053167866137E-mail:nykjcx@163.com 附件:1.创新团队拟建设的示范基地名单      2.创新团队...
发布日期: 2017 - 11 - 04
各创新团队: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会议精神,经研究,决定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实施“1151”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1次产业调研。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实际,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切入点,立足“为什么转?往哪转?怎么转?”,突出“四新促四化”,研究本产业哪些是落后动能,哪些是急需的新动能,如何培育新动能等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择优推荐呈报有关部门。二、编制1套技术指导意见。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研发创新的基础上,集成组装一套综合技术规程(标准),强化技术的引领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产业专业转型升级。三、打造50个示范基地。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课题,充分发挥创新团队全产业链技术支撑的优势,每个创新团队联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2-3个示范基地,到“十三五”末,全省集中打造50个左右集技术、要素、机制、人才等全方位共同发力的高标准试验区、展示区,重点围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挖掘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全省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参考依据。四、培育1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创新团队在核心技术指导县遴选10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示范带动能力强、具有代表意义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培育壮大其发展。遴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作为“社会满意度调查”主要评价人员之一,纳入创新团队各阶段的考评工作。各创新团队要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全省座谈会会议精神,统一思想、集思广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立足产业发展,加强研究,形成合力,为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做贡献。请于9月30日前将调研报告、拟创新团队建设的示范基地名单(附件1)、创新团队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附件2),12月30日之前将形成《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意见书》分别报省农业厅科技处。 联系人:谭涛  杨宗辉联系电话:053167866137E-mail:nykjcx@163.com附件:1.创新团队拟建设的示范基地名单      2.创新团队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     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管理办公室2017年8月25日
发布日期: 2017 - 09 - 30
中草药创新团队与威海市文登区西洋参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会召开9月28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与威海市文登区西洋参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会在文登区张家产镇召开,会议由省中草药创新团队与文登区x农业局联合主办,省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岗位专家王建华教授、单成钢研究员、连政国教授等参加了此次对接活动。会上,与会专家根据当地西洋参产业需求,提出了当前文登西洋参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内容应围绕西洋参产业技术升级、智力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西洋参品牌提升等方面展开;文登区农业局领导表示将以此次对接活动为契机,加强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专家大院建设、人才引进和示范基地打造等;最后,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进一步指出此次会议是对我省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精神的深入落实,对于深刻理解中药材新旧动能转换的具体内容,以及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创新团队在西洋参产业方面将开展的主要工作做了部署。威海是我国西洋参的主要产区,面积超过6万亩。近年来西洋参生产面临着种质退化、连作障碍、机械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围绕上述问题,整合全省科研力量,开展了西洋参品种提纯复壮、高产栽培、抗重茬专用肥研制、专用机械研发等联合攻关。本次会议为下一步西洋参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基础。
发布日期: 2017 - 09 - 20
中草药团队助推无棣中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9月18日,中草药团队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到无棣县佘家镇黄河三角洲中药材示范基地就中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进行考察调研。佘家镇十余家中药材种植企业负责人、镇政府领导等10余人参加座谈交流。王志芬研究员首先听取了中药材种植企业今年的药材种植情况、市场情况、明年的计划等,耐心地询问了企业及农户对科技创新和创新团队的技术需求,现场解答了部分种植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会上,王志芬研究员就下一步全镇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结合当前条件和市场情况,各企业要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特别是未来3-5年的重点工作;二是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立足 “黄三角”生态特点,打造万亩示范园区,结合创新团队的技术力量,争创中药农业发展新动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做好项目储备,联合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助推园区建设;四是培养、扶持地方龙头企业,打造地方品牌,完成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等工作。会后,一并考察了当地500亩木香种植基地、1000亩薄荷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初加工基地设施建设进展情况。无棣县是中草药团队科技扶贫重点县,近年来中药材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每年增加30%以上,2017年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2016年开始,创新团队选派团队成员担任科技副镇长,协助政府培育全镇中药材产业,建设了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示范基地和无棣银河博士工作站。团队以现场观摩会、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助力全镇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淘汰落后低效的农业产能,力争将佘家镇打造成黄河三角洲地区最大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发布日期: 2017 - 08 - 30
中草药创新团队推进中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在威海召开8月27-28日,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在威海组织召开了“中草药创新团队推进中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会议由威海试验站协办。省农技推广总站中草药科刘喜民研究员主持,威海市农业局、威海市农科院、荣成市农业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团队岗位专家、试验站长及其部分团队成员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团队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传达了“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和“全省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两次会议精神,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王金宝厅长所作的“认真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讲话。王志芬研究员指出,2017年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要在贯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以此两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创新驱动中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方案措施,坚持“三个”导向,更加突出科技创新驱动、质量效益拉动、高端品牌引领带动、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新型经营主体联动,不断在深化协同创新上、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在服务生产实际上、在发挥智库作用上、在信息化建设上坚持不懈,下大功夫。团队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凝练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引领项目”、“编制中药材新旧动能转换规划方案”及“制定山东优势道地药材产区规划方案”等九项重大提升工程。并进一步强调团队建设管理要更加强化责任担当、团队合作、工作落实和纪律意识等。各岗站专家和试验站长结合自身岗位和专业特点,就如何有效实现中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进行了发言交流。座谈会期间,与会人员一同参观考察了团队西洋参试验示范基地,观摩了岗站合作开展西洋参科技创新工作的进展和主要成果。
道地药材                                 / News 更多
发布日期: 2017 - 11 - 15
一、概述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地下块状茎球形或扁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叶片为3小叶的复叶;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道地药材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以湖北、河南、山东所产品质较佳,并有出口。二、生长习性半夏多野生于潮湿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上。要求土壤湿润、肥沃,以含水量40%~50%、PH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为宜,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一般春季生长旺盛,夏季炎热时倒苗休眠,秋季再萌发,因此称为“半夏”。半夏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山东一般在3月上旬~4月中旬种植种球,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三、主要品种及特点1.品种半夏药材从不同的加工工艺划分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等,生产中栽培的品种没有审定的名称,大部分以野生采挖为主。人工栽培的品种也比较混杂,按照叶型分有竹叶半夏、柳叶半夏、桃叶半夏等,按照产地分有荆半夏、高密半夏等。 2.特点这里所说的半夏指旱半夏,又称三叶半夏。其明显的特征植株基生叶1-4枚(通常3枚),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半夏成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四、种植管理技术1.选地与整地   宜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地种植;选择果木、林地、玉米地进行套种时,相对光照强度保持在50%~60%范围内最有利于半夏...
发布日期: 2017 - 11 - 08
一、概述丹参(别名:赤参、郄蝉草、木羊乳、奔马草、血参根、大红袍、红根、血参、红根、赤丹参、紫参、五风花、阴行草等)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应用最早而且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应用已有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据统计,目前以丹参为原料的中成药已有一百余种,年需求量约5.2万吨,随着人民保健意识增强,需求量逐年递增。丹参道地药材的形成源于野生资源,随着丹参药材的需求不断扩大,对野生丹参无序和过度采挖,导致丹参野生资源储量急剧减少,有些地方已经濒临灭绝。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中药材的人工驯化种植,丹参栽培面积逐步增加,人工栽培区域也得到扩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自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通过丹参野生变家种的实践,种子采制、种苗繁育以及田间栽培等基本技术问题都得以解决,具备了推广种植的条件,但由于1980年全国取消指令性药材购销计划,丹参的生产同其他药材一样刚刚转为市场调节,种植面积小而零散。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全国丹参市场需求的增加,丹参种植面积和栽培区域迅速扩大, 20世纪末,丹参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有山东临朐、平邑、沂水、莒县,山西运城,江苏射阳,河南蒿县、灵宝、卢氏,陕西商洛,河北安国、抚宁,浙江绍兴、三门,四川中江、巴中及安徽部分地区,其中以山东泰沂山区,丹参产量最大,占全国丹参市场的60%以上。二、生长习性丹参,多年生直立草本,原野生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在海拔120-1300米均有分布。其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地势向阳、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上部分生长适宜气温在20-26℃,平均气温10℃以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抗寒力较强,初次霜冻后叶仍保持青绿。地下部分根在气温-15℃左右、最大冻土深度约40厘米可安全越冬。种子一般在18-22℃情况下,保持一定湿度,约5-7天开始萌发。根段在地温15-17℃开始萌发不定发芽与根,7-10天发新根,20天后开始发不定芽。丹参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种子成熟期、收获期等。3-5月为茎叶生长...
发布日期: 2017 - 11 - 06
一、概述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甘草素有“十方九草”、“国老”之美誉,《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药中之王”的甘草列为上品,其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之广是其他中草药难以比拟的;同时,作为最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将其列为重点管理的4大药材之一。二、生长习性甘草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在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带分布十分广泛,在沙质草原局部地段可占绝对优势,接近形成纯群落。在西北地区甘草亦进入荒漠草原地带,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区内陆河流沿岸滩地、阶地常形成甘草盐土草甸。甘草分布区海拔1400m以下,降水量500mm以下(酒泉一带在100mm以下)。甘草为强阳性植物。光照不足时,会使茎叶细弱,在郁闭度较大的乔林下长期遮荫会导致甘草死亡。甘草抗逆性强,耐寒,分布区绝对低温可达-47℃耐大气干旱,耐地表高温,亦较耐干旱瘠薄。但在生长的地方水分充足,无灌溉条件时,地下水位以2~3m较为合适,幼苗期怕积水。甘草耐盐性较强。甘草耐盐性不及胀果甘草。据有关资料,胀果甘草耐盐极限可达24.8%,而甘草耐盐极限仅为6.0%,适生地土壤含盐量宜在2%以下。甘草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一般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上层覆沙较厚下层为粘壤质的土壤生长较好。粘质土壤中主根往往生长不深,上粗下细,毛根多,药用价值不高。甘草可形成庞大根系,以充分利用深层地下水。甘草实生植株当年根茎部位(亦称“根头”)即有多个不定芽形成,但一般仅有1个芽萌发生长伸出地面,形成茎叶;另有1~2芽在地下向四周生长,形成地下根茎,当年生长量约3~5cm。由根茎部位萌生的地下茎第2年可增至3~5条,第3年6~8条,第4年可达10余条,其长度逐年增加。地下茎顶端较粗嫩,具有顶芽,节上有侧芽;顶芽能连续生长,水平伸向四周;另有部分侧芽春天萌动后向上伸展,形成新的植株,或形成新的地下茎继续向四周延伸,4~5年生植株地下茎一般分布在0~20cm土层内。在沙地上由于逐年沙埋,可形成多层水平地下茎。甘草实生植株主根发达。在1~5年内,平行生长的地下茎一般较细,没有利用价值,因而粗壮的主根是主要的药用部分。当年主根长可达50~60cm以上,第2...
发布日期: 2017 - 10 - 27
一、概况瓜萎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其果实、种子、果皮、块根均可入药,在中药上分别被称为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和天花粉。《神农本草经》称之为“地楼”,并将其列为中品。据《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记载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等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大便秘结。二、生长习性栝楼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忌积水。宜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块,不宜在低洼地及盐碱地栽培。在瓜蒌果实膨大期,枝叶茂盛,种植区域密不透风,不利于水分散发,容易造成涝害以及其他一些传染疾病的发生,因此栽培应采用立式棚架、垄式栽培方式。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 25 C~30 C,发芽率 60%~80%,种子寿命为2年。三、主要品种及特点药典规定正品瓜蒌为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果实。而栝楼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全世界约50种,我国有34种和6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而以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多。同属的其他一些植物在部分地区也作瓜蒌使用,如大子瓜蒌在华南地区作药用瓜蒌;王瓜在江、浙及武汉等地已长期作为药用瓜蒌;主产于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的南方瓜蒌等也常被作为药用品种。1.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攀援藤本,长达10 m;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长宽约5~20 cm,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叶基心形,弯缺深2~4 cm,上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叶柄长3~10cm。具纵条纹,被长柔毛。卷须3~7枝,被柔毛。雌雄异株。果梗粗壮,长4~11 cm;果实椭圆形或圆形,长7~15 cm,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 mm,宽7-12 mm,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
发布日期: 2017 - 10 - 11
一、概述黄芪 RadixAstragali 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黄芪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养血、助阳、体虚自汗、利尿、等功效。二、生长习性黄芪为深根性植物,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水性强的砂质壤土,中性及微碱性地块上生长,具有喜光喜凉,耐旱,耐寒,怕涝,怕粘的特性。野生者多见于海拔800~1300m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旱向阳草地、林缘、山地上及暗棕壤土分布区。适宜气候区为年均气温-3~9℃,有效积温3000~3300℃,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40℃,夏季最高气温不高于38℃。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性强的含砂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不宜在粘土和盐碱地上种植。三、主要品种及特点与农作物相比,中药材种子在育种、良种繁育和推广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生产中缺乏优良品种,目前的品种多为选育的优良群体,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和膜荚黄芪的变种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作为正品药用。另外,同属植物中下列同种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也作黄芪入药:黑毛果黄芪(塘谷黄芪)Astragalus tongolensis Ulbr.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等省;金翼黄芪Astragalus chrysopterus Bunge.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多花黄芪Astragalus floridus Benth.分布于四川、青海、西藏;梭果黄芪Astragalus ernestii Comb.分布于四川;茂汶黄芪Astragalus maowenensis Hsiao.产于四川茂汶县;云南黄芪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现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介绍如下:蒙古黄芪,多年生草本。主根长而粗壮。茎直立,高4...
发布日期: 2017 - 09 - 28
一、概述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其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的功效。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前黄芩生产以野生品为主,正常年产量在200-400万kg之间,年采集量最高可达600万kg,市场运行基本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黄芩为原料的中成药发展迅速,黄芩需求量逐年上升,年用量近500万吨,市场供求出现紧张状况。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黄芩野生变家种研究,人工栽培黄芩逐渐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20世纪末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逐渐形成了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大产区。21世纪初,黄芩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有甘肃岷县、漳县、渭源、临潭、卓尼、西和,山东沂水、沂南、临朐、沂源、青州,河北承德、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平泉、宽城、兴隆、安国,内蒙古赤峰等地。另外,山西五台、忻州、寿阳、汾阳,河南灵宝、卢氏、洛宁、嵩县、新安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种植。二、生长习性黄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自然分布于我国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区域,海拔在60~1300(1700~2000)米之间。黄芩属于阳性植物,光照不足对影响其生产和药材产量,在年太阳总辐射量502 KJ/cm2,平均温度24℃,年降水量400~600mm的地区最适宜黄芩生长和栽培;其抗严寒耐高温能力较强,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在-35℃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连续高温天气。黄芩对土壤要求不严,分布区多为棕壤、褐土、棕钙土,pH值在5-8之间,最适于栽培地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渗水良好,中性或近中性的壤土、砂壤土,忌连作。黄芩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但黄芩幼苗喜湿润,适度盖草有利于保苗并提高黄芩产量和品质。黄芩出苗后,主茎逐渐长高,叶数逐渐增加,随后形成分枝并现蕾、开花、结实,5-6月为茎叶生长期,一年生黄芩主茎约可长出30对叶,其中前五对叶每4-6天长出1对,其后叶片每2-3天长出1对。黄芩一年生植株...
产业政策                                  / News 更多
发布日期: 2022 - 07 - 04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鲁政字〔2022〕11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支持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意见。一、目标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鲁发〔2021〕20号)部署要求,整合全省要素资源,全方位支持推动黄三角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把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建设成为以盐碱地农业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农业创新高地、农业科技服务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农业“新六产”为支撑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模式,为推动盐碱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农高区贡献。二、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1.推动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耕地质量与综合产能提升、耐盐碱植物育种等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快速提升黄三角国家农高区项目承接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2022—2025年,从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育引进。(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东营市政府〔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分工负责,以下各项分工责任单位均包含东营市政府〔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管委会〕,不再单独列出)2.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争取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支持,落实部院省联动支持机制,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先导专项等科技项目。支持涉及盐碱地创新利用的省科技示范工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科技项目,在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布局实施。落地实施一批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类项目,在2022—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
发布日期: 2022 - 07 - 04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的批复鲁政字〔2022〕122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你院《关于以省政府名义批复设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的请示》(鲁农科发〔2022〕24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方案》,采用新型研发机构形式建设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二、研究院不纳入机构编制核定范围,可依法申请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不明确机构规格,不核定事业编制,由你院履行举办单位职责。三、研究院建设及运行资金由你院负责筹集。四、研究院按照规定设立党的组织,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位。五、研究院业务范围为:建设和管理农业科研平台,开展黄河三角洲相关科研创新、技术集成、中试熟化、示范转化、产业孵化、人才培训、合作交流和技术推广服务等活动。六、要加强与省相关部门和东营市政府的沟通协调,及时调度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研究院建设运行中的有关问题,保障研究院健康发展,依托研究院促进相关创新资源快速向黄河三角洲区域集聚,为我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提供科技支撑。                                                                                山东省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2019 - 09 - 06
2019-2020年山东省西洋参市场分析山东省中草药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位威海市农业科学院中草药创新团队威海综合试验站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农村局自从2015年西洋参价格大幅滑坡后,我国西洋参的种植面积出现不同程度调减,且价格近年来一直处于走低趋势,加之受生态环境、栽培加工技术、市场销售等因素影响,我省西洋参种植与产量占比日益提高,市场价格对我省西洋参产业的影响日趋重要。产业经济岗位团队联合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实地调查、入户走访、田间观测等形式,对我省西洋参的市场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价格走势作出了预判,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西洋参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一、西洋参市场价格概况目前,我国西洋参的主要产区集中在吉林和山东威海的文登和荣成。同时,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吉林地区的部分种植户已经转到威海文登种植西洋参。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威海地区西洋参种植面积在6万亩左右,年产干货1000-15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据中药材天地网信息,短枝国产参,近半年来安国、亳州、荷花池和玉林药市市场价格在390-440元/公斤,变化幅度不大,但较2018年短枝国产参600-650元/公斤的价格有较大降幅。长枝国产参,2019年1-7月,安国、荷花池和玉林药市市场价格在350-380元/公斤,变化幅度不大,但较2018年长枝国产参500-650元/公斤的价格有较大降幅,如图1所示。据康美中药网信息,近期我国国产西洋参(统货)价格为470-500元/公斤,进口西洋参统货价格在800-870元/公斤左右。                                 图1  2013年-2019年上半年我国西洋参(长支)市场价格走势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整理得到二、...
发布日期: 2019 - 07 - 18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字〔2019〕120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7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127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当前我省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支配权,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现制定以下措施。  一、简化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管理  (一)简化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内容。科研人员按照科研活动只需测算项目预算科目总额,直接费用只需填列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以及其他支出等五类预算科目。间接费用只填列管理费和绩效支出两类预算科目。  (二)下放财政科研项目预算调整权限。在项目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可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调整直接费用,不受预算科目和比例限制,由项目承担单位据实审核。  (三)提高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扣除设备费后,500万元以下部分的间接费用不超过30%,500万元至1000万元部分不超过25%,1000万元以上部分不超过20%。哲学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20万元及以下部分的间接费用不超过50%,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40%,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20%,500万元以上部分不超过13%。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可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间接经费比例。间接经费的使用应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财政资金安排的科研项目中,项目承担单位提取的管理费比例最高不超过5%。  二、改进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支出管理  (四)优化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拨付程序。加快省级各类科研项目资金拨付进度,简化拨付程序,省级非...
发布日期: 2017 - 11 - 16
参 阅 材 料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 号)……………12.《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 号)………………………………….…….…….193.《农业部“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农科教发〔2017〕4 号)…..3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 号)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2017 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
发布日期: 2017 - 11 - 02
中草药创新团队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广义而言,是中药与草药的合称。《辞海》(1999年版)的释义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主要为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部分化学或生物制品等。” 狭义而言,是指草药(Herbal Medicine)或植物药(Botanical drug)。中草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文化事业普及、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对于保护农业生态多样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发展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历史沿革中草药品种资源丰富,采集和种植中草药的历史久远。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阿胶的相关记载。东汉年间,以庙会为依托的药市会开始兴盛。明清以来,中草药产业蓬勃发展。据相关资料统计,1840年山东省境内有中草药药店97个、中草药和阿胶作坊近十个。1911年中草药药店911个,中草药制药作坊多达30多个。1936年山东省内有29种中药材,产量85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陆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广大农民中草药种植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影响,我省的中草药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到1983年达到12338.5公顷,1984年更是达到15964公顷。1985年及其以后几年,中草药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很大,农民在市场供求信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陆续放弃中草药种植,1986年,种植面积下降到1002.2公顷,1990年全省种植面积为1726.7公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省中草药种植面积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1991年种植面积为2120公顷,1993年就到达了16619公顷,两年的时间就增长了近7倍。1994-1996年,由于市场上中草药价格波动,全省中草药种植面积出现了下滑,其中1996年的种植面积仅为1993年的1/3。1997年种植面积恢复到8994公顷,1999年大幅度增长至20258公顷。山东省1980-1999年中草药种植面积具体见表1-1。表1-1  1980-1999年山东省中草药种植面积(单位:公顷)年份种植面积年份种植面积1980555219901726.719814168.31991...
药用植物图片 / Teachers 更多
成果展示                                / News 更多
发布日期: 2018 - 11 - 05
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队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
发布日期: 2017 - 10 - 18
发布日期: 2017 - 09 - 18
发布日期: 2017 - 09 - 18
发布日期: 2017 - 11 - 16
发布日期: 2017 - 11 - 10
药用植物学科数据库                                 / News 更多
发布日期: 2020 - 09 - 27
泰山赤灵芝仿野生栽培                                                                      张冬梅泰山赤灵芝驰名中外。仿野生栽培是在模拟自然条件下进行人工生产,其产品不但具有野生泰山赤灵芝的外观,且能积累更多的干物质,提高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由于适当控制光照,又能加快胞壁色素的沉积,与野生泰山赤灵芝相比,相差无几。1原料配方用阔叶树木眉或棉籽壳(或各用50%)作培养料,配料时,按原料干重计,另加麦麸10%~15%(不能超过20%),白砂糖10%(不能超过20%),石膏粉1%,尿素0.1%(不能超过0.2%),还可以在上述原料内加入微量水溶性锗化台物,如二氧化锗或正锗酸钠(20mg/kg~100mg/kg),经生物转化作用,可提高赤灵芝子实体内有机锗的含量。2装袋接种将原料充分混匀,用清水拌合,料水比为1:1.4~1:1.5,用50%过磷酸钙溶液调p至6~6.5,装入30cm×17cm聚丙烯塑料袋内,每袋装干科0.5kg,扎口后在100℃常压下灭菌8~10小时,待料温冷至30℃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泰山赤灵芝菌种。3发菌管理将菌袭移入经消毒的暗室内进行闭光培养.温度控制在26~28℃,环境湿度保持在70“左右,闭光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菌丝生长,防止过早分化菌蕾,使子实体形成的同步性好,有利于后期畦床管理。经1个多月,菌丝可在袋内长透。将菌丝块取出,即可供移栽用。4仿野生栽培4.1建畦 场地最好选择在树荫下,要求在排求和通气良好的场地建畦.眭宽80cm,长6m深35cm,把土翻到畦两边,畦底整平.畦四周培成8~10cm高的埂,畦与畦之间留80cm过道,过道上挖排水沟.畦做好后风干7~8天,翻出的土打碎留做覆土。4.2栽植 栽植前用敌敌畏喷洒畦床灭虫,再用浓石灰水把畦床刷洗一遍,然后将发好菌丝的赤灵芝栽培袋脱袋,直立排于畦内,菌棒间距...
发布日期: 2020 - 09 - 26
浅谈长白山林区中草药的仿野生栽培                             朴永春  张玉国  尹大宇 ( 长白山森工集团 吉林 延吉 133200)近年来,中草药的销路一直看好。作为北药重要生产基地的长白山林区中草药人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由于中草药栽培产业存在很多隐患和问题,将会影响栽培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林下仿野生栽培,在不同程度上即可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应在林区大力发展中草药林下仿野生栽培。1  当前国内发展中草药栽培存在的问题1.1 人工栽培中草药有效成分下降药材实现人工栽培后,由于土壤、肥料等原因,虽然药材的形态、大小、色泽有了提高,生长期大为缩短,但药材的有效成分却有所下降。1.1.1 生长期大为缩短  中草药人工栽培由于施入过多的植物生长激素或化肥,提高了生长速度,缩短了生长期,致使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累积也受到影响。1.1.2 生长环境发生变化  植物生长需要光照、土壤养分、温湿度、酸碱度等多种环境条件相互匹配合适,才能保证该品种的优良特性,使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而中草药人工栽培改变了这种环境条件,生物活性会受到影响。1.2 人工栽培中草药的农药及重金属超标在国家药典和相关规定中,对多数农药残留并无含量规定,而药材批发商或者药企在购入药材时很少对农残进行检测,因此大量使用农药栽培中草药并不会被发现,从而导致中草药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严重。1.2.1 中草药人工栽培后,由于环境的变化,使病虫害多有发生,加之对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规律的研究不够透彻,药农过多地依赖农药,甚至使用农药残留过高的农药。1.2.2 残留在耕地、水体、大气中的没有被分解的微量农药原体,再次被中草药等吸收。1.2.3 由于市场体系尚不规范,监管体制不够健全,中草药生产混乱无序,药农缺少长远发展意识,滥用农药现象严重。2  长白山林区中草药栽培存在的问题2.1 适合栽培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1.1 近年来,林区大力发展生态建设,特需树种产业建设,利用耕地栽培绿化苗木形成较大规模,占用了大部分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和交通便利的耕地。2.1.2 随着退耕还林、...
发布日期: 2020 - 09 - 14
丹参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展望王凤礼 刘丽杰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dvia mltiorrhiza bung的根;味苦,性微寒;主产安徽 、山西、河北 、四川等地;功能主治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徵瘕积聚,胸腹刺痛,心烦不眠,心绞痛等症。其化学成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其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I、丹参酮 Ⅱ 、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为D (+ )一3,4二羟基苯基乳酸(又称丹参素或丹参酸甲)、丹参酸乙、3,4一二羟基苯甲醛(原儿茶醛)、原儿茶酸 、丹酚酸B 、丹参酚等。此外,尚含p一谷甾醇 、胡萝 卜甙等。现就近年来丹参制剂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1 丹参的栽培张兴国等从生态型出发,采用道地主产区专题调研法和系统选择法,在无公害的适宜丘陵生态区,应用系统分离纯化种源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国产著名道地药材川丹参Sdvia mltiorrhiza大型叶 、小型叶和野生型品种资源特性,首次确立了丹参的品种资源类型,建立了丹参品种资源分型研究的性状和生产力特性指标体系,提出了小叶型丹参为川丹参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同时指出了传统主流大叶型丹参应十分注重复壮研究。该研究为丹参品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施丹参的GAP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 丹参制剂的提取李群力等以吸光度值和出膏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复方丹参滴注液中丹参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水沉可进一步提高丹参提取精制液的质量的结论。胡容峰等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崩解时限 、体外溶出度及混悬性为指标,对丹参酮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丹参酮分散片在30s内完全崩解,均匀性试验能通过710um筛网,达到《英国药典》(1993年版)关于分散片的要求,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为制备丹参酮分散片提供了一条工艺成熟,质量稳定的新方法。郭宝林等以丹参干叶片为材料,用PVP 一40T与材料共研碎,加预冷的提取缓冲液冰置,弃去上清液,沉淀用Vit C粉末的方法优选一种有效去除多酚类杂质的D N A ,得到的D N A 可以很好地用PCR扩增,该方法适用于提取含多酚材料的D N A 。3 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脂溶性成分的研究:杜志谦等 采用化学动力学法测定丹参在四个温度 、不同时间丹参酮 Ⅱ 含量,其含量(IgC)与加热时间(t)呈直线关系,分解属一级反应。刘敏彦等对药典法进行了改进,用石油醚(60℃ 一90℃) 一乙酸乙酯(8 :2)为展开剂...
发布日期: 2020 - 09 - 26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前不久,工信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2部委共同发布《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明确七大任务,对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这是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国家层面对中药材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始兴起中药材种植热,但由于种植不规范、技术水平落后、管理粗放等原因,中药材品质良莠不齐,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等一系列问题愈演愈烈。    为此,国家食药监局自2002年开始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及《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从种植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中,鼓励规范化、科学化种植。     一、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种植分散,规模效益较差、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由于药农实力有限,种植分布分散,成片种植少,集约化程度较低,正如江西泰和县的车前子,家家户户像种花生一般,难以标准化。另外,药材种植区域多在山区,信息和交通落后造成种植难以规模化,好比曾为“药材生产红旗县“的重庆巫溪,太白贝母、大宁党参等特色品种,目前种植规模太小,批量供应能力很低,在市场交易中难以形成气候。    2、重视生产,不重技术与管理,造成质量较次。很多基地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同时也缺乏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不能保持对中药材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的监测预报与田间管理,好比石柱黄连基地,很多连农疏忽基地管理,出现各类黄虫病害,甚至出现了政府在黄连种植基地上给予的化肥补贴,农户用于种菜。    3、只管生产,不管市场行情,信息闭塞。一些基地或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如三七高价位时候,卖厂卖房凑钱去文山包地的大有人在。或埋头发展生产,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前景分析,种植品种单一,价贱滞销,如江西栀子丰产不丰收。    4、买卖双方不透明,种植与销售脱节。中药材种植生长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缺乏长期的利益供给机制,价格...
发布日期: 2020 - 09 - 26
泰山白首乌规范化种植研究张荣君,徐凌川,郭素,孙维洋,张华,陈志恒泰山白首乌特产于我国,是山东泰山地区的名贵道地药材,泰山“四大名药”之一。其含有甾苷、苯乙酮、自首乌二苯酮和磷脂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还含有铁、钙、钾、锌、镁、铜、锰、铬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性微温,味甘、微苦,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止心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眼花、须发早白、失眠健忘、皮肤瘙痒等多种疾病,是传统滋补和抗衰老中药,近年发现它还有抗肿瘤的作用。该药材多源于野生,由于野生资源有限,上世纪八十年代,泰山白首乌开始人工栽培,现已基本获得成功。近年来,以中药材GAP标准,建立了泰山白首乌药材种植基地,以保证生产的泰山白首乌药材质量达到安全、有效、可控的目的。本文制定了泰山自首乌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范,为泰山白首乌的药品、食品标准及产业化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程按照我国中药材GAP标准,规定了山东泰山白首乌产区种植泰山白首乌规范化生产的综合技术要求。1.2 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泰安、新泰、莱芜、济南等地的泰山白首乌主要生产区。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有泰山白首乌药材种植的也可参照执行。栽培种为萝蘑科植物泰山白首乌。2 引用标准2.1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2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2.3  GBl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4  GB3838.19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2.5  GB9137—19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2.6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2.7  GB6266—86中药材瓦楞纸箱包装件标准2.8  GBl95—85包装储运指标标志标准2.9  《中国药典》(2005版)2.10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3  生产基地概况3.1  泰山白首乌种植基地的选择该植物适宜气候偏旱,砂质土壤,排水良好,无工业污染的丘陵山地。3.2  泰山自首乌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3.2.1  产地的自然条件泰安市地处东经116°20’—117°59’,北纬35°38’~36°28’...
发布日期: 2020 - 09 - 27
泰山参的栽培技术毕 胜 李桂兰 于 波   泰山参 Codonopsis lanceolata Benth. et Hook.),也叫羊乳、 四叶参,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缠绕植物, 以根入药。有补虚通乳、排脓解毒之功效。为泰山四大名药之一,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中南各省区。1 生物学特性生于山野沟洼潮湿处及灌木丛中,喜气候温和阴蔽凉爽条件,多生长在半阴半阳山坡处,耐寒,忌阳光直射、高温和干旱,怕涝,相对湿度以70%~80%为好,适生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幼苗期要和高秆作物间作套种或者搭架用于防晒和遮阴。2  栽培技术2. 1  选地与整地、施肥  选半阴半阳、排灌方便、无风灾冻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以山坡地为好,盐碱地,涝洼积水地,重粘土地不宜种植。也可在林果树下进行种植,施足基肥,每亩用充分腐熟的圈肥约3000kg ,并加适量的过磷酸钙、草木灰,撒匀后,深翻30cm以上,耙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向以能利用早阳或晚阳 避开中午直射阳光为宜畦高10~20cm、畦宽110~130cm 沟宽50~60cm。2.2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多先育苗再移栽。2.2.1 种子处理:选用新种子,发芽率高,隔年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甚至无发芽能力。播种前把种放在40~50温水中浸泡,搅拌待降温后,捞出装入纱袋中,置于湿沙中,温度控制在18~20 以下,保持湿润状态,待种子裂口时再播种。一般1~2周即可。2.2.2  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一般在3月份,秋播在11月份上冻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秋播,翌年春天出苗。据研究,种子在15°c 以上仅有个别种子发芽,要达到正常的萌发, 需要15°c以下的低温2个月左右,发芽适温为本地冬季室外的自然低温。2.2.3  播种方法(育苗)① 撒播: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于畦面,再盖稻草,秋播加厚一些, 以利过冬保持土壤湿润.播种量0.25~0.5kg/亩。②条播: 按行距离10~15cm开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盖土、镇压、 盖草,保持土壤湿润,条播便于中耕除草。2.2.4 移栽 幼苗生长一般1~2年进行移栽,以春季(3月中、下旬)移栽较好,现刨现栽, 栽时芦头向上,压实浇灌。也可平栽...
留言咨询
  • 咨询类别:
  • *
  • 联系人
  • 公司名称:
  • *
  • 公司网址:
  • MSN:
  • QQ:
  • 电话
  • 手机:
  • 传真:
  • E-mail:
  • *
  • 邮政编码:
  • 留言主题:
  • 留言内容
  • *
预留栏目                                  / News 更多
预留栏目2
预留栏目3
回到顶部
Copyright ©2017 - 2018 济南元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