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地下块状茎球形或扁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叶片为3小叶的复叶;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道地药材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以湖北、河南、山东所产品质较佳,并有出口。二、生长习性半夏多野生于潮湿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上。要求土壤湿润、肥沃,以含水量40%~50%、PH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为宜,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一般春季生长旺盛,夏季炎热时倒苗休眠,秋季再萌发,因此称为“半夏”。半夏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
发布时间:
2017
-
11
-
15
浏览次数:243
一、概述丹参(别名:赤参、郄蝉草、木羊乳、奔马草、血参根、大红袍、红根、血参、红根、赤丹参、紫参、五风花、阴行草等)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应用最早而且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应用已有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据统计,目前以丹参为原料的中成药已有一百余种,年需求量约5.2万吨,随着人民保健意识增强,需求量逐年递增。丹参道地药材的形成源于野生资源,随着丹参药材的需求不断扩大,对野生丹参无序和过度采挖,导致丹参野生资源储量急剧减少,有些地方已经濒临灭绝。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中药材的人工驯化种植,丹参栽培面积逐步增加,人工栽培区域也得到扩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自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通过丹参野生变家种的实践,种子采制、种苗繁育以及田间栽培等基本技术问题都得以解决,具备了推广种植的条件,但由于1980年全国取消指令性药材购销计划,丹参的生产同其他药材一样刚刚转为市场调节,种植面积小而零散。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全国丹参市场需求的增加,丹参种植面积和栽培区域迅速扩大, 20世纪末,丹参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目前种植规模较大...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8
浏览次数:316
一、概述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甘草素有“十方九草”、“国老”之美誉,《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药中之王”的甘草列为上品,其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之广是其他中草药难以比拟的;同时,作为最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将其列为重点管理的4大药材之一。二、生长习性甘草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在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带分布十分广泛,在沙质草原局部地段可占绝对优势,接近形成纯群落。在西北地区甘草亦进入荒漠草原地带,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区内陆河流沿岸滩地、阶地常形成甘草盐土草甸。甘草分布区海拔1400m以下,降水量500mm以下(酒泉一带在100mm以下)。甘草为强阳性植物。光照不足时,会使茎叶细弱,在郁闭度较大的乔林下长期遮荫会导致甘草死亡。甘草抗逆性强,耐寒,分布区绝对低温可达-47℃耐大气干旱,耐地表高温,亦较耐干旱瘠薄。但在生长的地方水分充足,无灌溉条件时,地下水位以2~3m较为合适,幼苗期怕积水。甘草耐盐性较强。甘草耐盐性不及胀果甘草。据有关资料,胀果甘草耐盐极限可达24.8%,而甘草耐盐极限仅为6.0%,适生地土壤含盐量宜在2%以下。甘草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一般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6
浏览次数:181
一、概况瓜萎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其果实、种子、果皮、块根均可入药,在中药上分别被称为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和天花粉。《神农本草经》称之为“地楼”,并将其列为中品。据《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记载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等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大便秘结。二、生长习性栝楼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忌积水。宜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块,不宜在低洼地及盐碱地栽培。在瓜蒌果实膨大期,枝叶茂盛,种植区域密不透风,不利于水分散发,容易造成涝害以及其他一些传染疾病的发生,因此栽培应采用立式棚架、垄式栽培方式。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 25 C~30 C,发芽率 60%~80%,种子寿命为2年。三、主要品种及特点药典规定正品瓜蒌为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果实。而栝楼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全世界约50种,我国有34种和6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而以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多。同属的其他一些植物在部分地区也作瓜蒌使用,如大子瓜蒌在华南地区作药用瓜蒌;王瓜在...
发布时间:
2017
-
10
-
27
浏览次数:119
一、概述黄芪 RadixAstragali 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黄芪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养血、助阳、体虚自汗、利尿、等功效。二、生长习性黄芪为深根性植物,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水性强的砂质壤土,中性及微碱性地块上生长,具有喜光喜凉,耐旱,耐寒,怕涝,怕粘的特性。野生者多见于海拔800~1300m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旱向阳草地、林缘、山地上及暗棕壤土分布区。适宜气候区为年均气温-3~9℃,有效积温3000~3300℃,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40℃,夏季最高气温不高于38℃。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性强的含砂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不宜在粘土和盐碱地上种植。三、主要品种及特点与农作物相比,中药材种子在育种、良种繁育和推广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生产中缺乏优良品种,目前的品种多为选育的优良群体,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和膜荚黄芪的变种蒙古黄芪Astragalus m...
发布时间:
2017
-
10
-
11
浏览次数:141
一、概述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其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的功效。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前黄芩生产以野生品为主,正常年产量在200-400万kg之间,年采集量最高可达600万kg,市场运行基本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黄芩为原料的中成药发展迅速,黄芩需求量逐年上升,年用量近500万吨,市场供求出现紧张状况。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黄芩野生变家种研究,人工栽培黄芩逐渐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20世纪末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逐渐形成了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大产区。21世纪初,黄芩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有甘肃岷县、漳县、渭源、临潭、卓尼、西和,山东沂水、沂南、临朐、沂源、青州,河北承德、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平泉、宽城、兴隆、安国,内蒙古赤峰等地。另外,山西五台、忻州、寿阳、汾阳,河南灵宝、卢氏、洛宁、嵩县、新安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种植。二、生长习性黄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自然分布于我国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区域,海拔...
发布时间:
2017
-
09
-
28
浏览次数:156
一、概述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金银花适应性较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金银花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其中,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为金银花的主产区,种植面积最大,野生品种居多,历史悠久。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亦可观赏和食用。二、生长习性金银花适应性较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砂质壤上生长最佳,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易于生根,茎根茎蔓着地即能生根,常见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乱石堆、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分布海拔高达1500米。三、主要品种及特点经长期种植,忍冬在生长发育特性、外部形态特征等发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农家品种。根据其植株形态,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墩花系、中间系及秧花系三大品系。墩花系表现为植株枝条长度相对较短,并比较直立,前端不相互缠绕,整个植株呈矮小丛生灌木状,叶片较为肥厚,茸毛较多,呈长椭圆形,色泽较淡,枝条上的花芽分化可达枝条顶部...
发布时间:
2017
-
09
-
28
浏览次数:97
一、概述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的干燥根,别名为白药、梗草、紫花子、铃当花等。以根入药,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脓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腹胀、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等症,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材。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桔梗属多年生草本,高30一100厘米,有白色乳汁。根粗壮,长倒圆锥形,表皮黄褐色。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叶3枚轮生,长2.5-4厘米,宽2—3厘米。花冠蓝紫色,花期7—9月,果期8一l0月。二、生长习性喜凉爽气候,耐寒、喜阳光。宜栽培在海拔1100m以下的丘陵地带,,以富含磷钾肥的中性砂质壤土较好。种子发芽率70%左右,温度18~25℃时播种15d后出苗。桔梗苗期对水的要求相当高,可采用间歇喷雾进行育苗。花苞出现后,水分宜酌量逐渐降低。 三、主要品种及特点1.品种鲁原桔梗1号是山东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最新育成的桔梗品种,来源于农家种的变异株。2005年搜集到陕西商洛农家桔梗种质, 2006年春种植于山东省农科院中草药育种试验田内观察鉴定, 从出苗至盛花期连续去杂, 进行群体隔离纯化,同时发现少量变异株。2007年~2010年连续对变异株进行纯化和系统选育。2011年和2012年在山东蒙阴、博山、沂源等桔梗产区进行品比试验,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抗病性、丰产性。2013年通过山东省...
发布时间:
2017
-
09
-
15
浏览次数: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