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News
发布时间: 2017 - 11 - 15
点击次数: 243
一、概述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地下块状茎球形或扁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叶片为3小叶的复叶;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道地药材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以湖北、河南、山东所产品质较佳,并有出口。二、生长习性半夏多野生于潮湿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上。要求土壤湿润、肥沃,以含水量40%~50%、PH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为宜,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一般春季生长旺盛,夏季炎热时倒苗休眠,秋季再萌发,因此称为“半夏”。半夏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山东一般在3月上旬~4月中旬种植种球,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三、主要品种及特点1.品种半夏药材从不同的加工工艺划分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等,生产中栽培的品种没有审定的名称,大部分以野生采挖为主。人工栽培的品种也比较混杂,按照叶型分有竹叶半夏、柳叶半夏、桃叶半夏等,按照产地分有荆半夏、高密半夏等。 2.特点这里所说的半夏指旱半夏,又称三叶半夏。其明显的特征植株...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8
点击次数: 316
一、概述丹参(别名:赤参、郄蝉草、木羊乳、奔马草、血参根、大红袍、红根、血参、红根、赤丹参、紫参、五风花、阴行草等)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应用最早而且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应用已有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据统计,目前以丹参为原料的中成药已有一百余种,年需求量约5.2万吨,随着人民保健意识增强,需求量逐年递增。丹参道地药材的形成源于野生资源,随着丹参药材的需求不断扩大,对野生丹参无序和过度采挖,导致丹参野生资源储量急剧减少,有些地方已经濒临灭绝。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中药材的人工驯化种植,丹参栽培面积逐步增加,人工栽培区域也得到扩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自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通过丹参野生变家种的实践,种子采制、种苗繁育以及田间栽培等基本技术问题都得以解决,具备了推广种植的条件,但由于1980年全国取消指令性药材购销计划,丹参的生产同其他药材一样刚刚转为市场调节,种植面积小而零散。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全国丹参市场需求的增加,丹参种植面积和栽培区域迅速扩大, 20世纪末,丹参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有山东临朐、平邑、沂水、莒县,山西运城,江苏射阳,河南蒿县、灵宝、卢氏,陕西商洛,河北安国、抚宁,浙江绍兴、三门,四川中江、巴中及安徽部分地区,其中以山东泰沂山区,丹参产量最大,占全国丹参市场的60%以上。二、生长习性丹参,多年生直立草本,原野生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在海拔120-1300米均有分布。其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地势向阳、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6
点击次数: 181
一、概述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甘草素有“十方九草”、“国老”之美誉,《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药中之王”的甘草列为上品,其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之广是其他中草药难以比拟的;同时,作为最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将其列为重点管理的4大药材之一。二、生长习性甘草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在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带分布十分广泛,在沙质草原局部地段可占绝对优势,接近形成纯群落。在西北地区甘草亦进入荒漠草原地带,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区内陆河流沿岸滩地、阶地常形成甘草盐土草甸。甘草分布区海拔1400m以下,降水量500mm以下(酒泉一带在100mm以下)。甘草为强阳性植物。光照不足时,会使茎叶细弱,在郁闭度较大的乔林下长期遮荫会导致甘草死亡。甘草抗逆性强,耐寒,分布区绝对低温可达-47℃耐大气干旱,耐地表高温,亦较耐干旱瘠薄。但在生长的地方水分充足,无灌溉条件时,地下水位以2~3m较为合适,幼苗期怕积水。甘草耐盐性较强。甘草耐盐性不及胀果甘草。据有关资料,胀果甘草耐盐极限可达24.8%,而甘草耐盐极限仅为6.0%,适生地土壤含盐量宜在2%以下。甘草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一般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上层覆沙较厚下层为粘壤质的土壤生长较好。粘质土壤中主根往往生长不深,上粗下细,毛根多,药用价值不高。甘草可形成庞大根系,以充分利用深层地下水。甘草实生植株当年根茎部位(亦称“根头”)即有多个不定芽形成,但一般仅有1个芽萌发生长伸出地面,形成茎叶;另有1~2芽在地下向四周生长,形成地下根茎,当年生长量约3~5cm。由根茎部位萌生的地下茎第2年可增至3~5条,第3年6~8条,第4年可达10余条,其长...
发布时间: 2017 - 10 - 27
点击次数: 119
一、概况瓜萎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其果实、种子、果皮、块根均可入药,在中药上分别被称为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和天花粉。《神农本草经》称之为“地楼”,并将其列为中品。据《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记载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等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大便秘结。二、生长习性栝楼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忌积水。宜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块,不宜在低洼地及盐碱地栽培。在瓜蒌果实膨大期,枝叶茂盛,种植区域密不透风,不利于水分散发,容易造成涝害以及其他一些传染疾病的发生,因此栽培应采用立式棚架、垄式栽培方式。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 25 C~30 C,发芽率 60%~80%,种子寿命为2年。三、主要品种及特点药典规定正品瓜蒌为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果实。而栝楼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全世界约50种,我国有34种和6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而以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多。同属的其他一些植物在部分地区也作瓜蒌使用,如大子瓜蒌在华南地区作药用瓜蒌;王瓜在江、浙及武汉等地已长期作为药用瓜蒌;主产于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的南方瓜蒌等也常被作为药用品种。1.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攀援藤本,长达10 m;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长宽约5~20 cm,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菱状...
发布时间: 2017 - 10 - 11
点击次数: 141
一、概述黄芪 RadixAstragali 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黄芪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养血、助阳、体虚自汗、利尿、等功效。二、生长习性黄芪为深根性植物,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水性强的砂质壤土,中性及微碱性地块上生长,具有喜光喜凉,耐旱,耐寒,怕涝,怕粘的特性。野生者多见于海拔800~1300m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旱向阳草地、林缘、山地上及暗棕壤土分布区。适宜气候区为年均气温-3~9℃,有效积温3000~3300℃,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40℃,夏季最高气温不高于38℃。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性强的含砂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不宜在粘土和盐碱地上种植。三、主要品种及特点与农作物相比,中药材种子在育种、良种繁育和推广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生产中缺乏优良品种,目前的品种多为选育的优良群体,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和膜荚黄芪的变种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作为正品药用。另外,同属植物中下列同种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也作黄芪入药:黑毛果黄芪(塘谷黄芪)Astragalus tongolensis Ulbr.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等省;金翼黄芪Astragalus chrysopterus Bunge.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多花黄...
发布时间: 2017 - 09 - 28
点击次数: 156
一、概述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其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的功效。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前黄芩生产以野生品为主,正常年产量在200-400万kg之间,年采集量最高可达600万kg,市场运行基本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黄芩为原料的中成药发展迅速,黄芩需求量逐年上升,年用量近500万吨,市场供求出现紧张状况。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黄芩野生变家种研究,人工栽培黄芩逐渐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20世纪末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逐渐形成了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大产区。21世纪初,黄芩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有甘肃岷县、漳县、渭源、临潭、卓尼、西和,山东沂水、沂南、临朐、沂源、青州,河北承德、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平泉、宽城、兴隆、安国,内蒙古赤峰等地。另外,山西五台、忻州、寿阳、汾阳,河南灵宝、卢氏、洛宁、嵩县、新安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种植。二、生长习性黄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自然分布于我国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区域,海拔在60~1300(1700~2000)米之间。黄芩属于阳性植物,光照不足对影响其生产和药材产量,在年太阳总辐射量502 KJ/cm2,平均温度24℃,年降水量400~600mm的地区最适宜黄芩生长和栽培;其抗严寒耐高温能力较强,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在-35℃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连续高温天气。黄芩对土壤要求不严,分布区多为棕壤、褐土、棕钙土,pH值在5-8之间,...
发布时间: 2017 - 09 - 28
点击次数: 97
一、概述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金银花适应性较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金银花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其中,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为金银花的主产区,种植面积最大,野生品种居多,历史悠久。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亦可观赏和食用。二、生长习性金银花适应性较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砂质壤上生长最佳,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易于生根,茎根茎蔓着地即能生根,常见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乱石堆、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分布海拔高达1500米。三、主要品种及特点经长期种植,忍冬在生长发育特性、外部形态特征等发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农家品种。根据其植株形态,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墩花系、中间系及秧花系三大品系。墩花系表现为植株枝条长度相对较短,并比较直立,前端不相互缠绕,整个植株呈矮小丛生灌木状,叶片较为肥厚,茸毛较多,呈长椭圆形,色泽较淡,枝条上的花芽分化可达枝条顶部,花蕾比较集中;中间系表现植株生长较为旺盛,枝条相对较长,前端有相互缠绕现象,整个植株株丛较为疏松,叶片肥大,色泽较深,花芽分化一般在枝条的中上部,不能到达枝条顶端,顶端可以继续进行生长,花蕾较为肥大;秧花系表现为植株枝条粗壮稀疏,不能直立生长,多匍匐地面或依附他物缠绕,整个植株不呈墩状,叶片薄但质地粗糙,花蕾稀疏、细长,枝条顶端不着生花蕾。墩花系具有较好的丰产性能。四、种植管理技术1.选地整地选...
中草药 News
Hot News / 热点新闻
2018 - 11 - 05
点击次数: 209
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队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近日,第九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颁奖大会暨首届多元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草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团队完成的“鲁丹参1号及配套高效生产技术推广”获得“优秀项目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旨在奖励为调整产业结构做出突出贡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已取得实效的优...
2017 - 08 - 04
点击次数: 176
由山东省农业厅主办的“山东省2017年中药材行业关键技术培训班”于7月18日在平邑开班。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高瑞杰研究员出席并讲话,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中药材科科长刘喜民研究员、临沂市农业局、平邑县组织部、平邑县农业局的有关领导参加开班仪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省(院)药用植物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王志芬研究员应邀参加并主讲。培训班由省农技总站的孟庆水副站长主持,来自平邑...
2017 - 10 - 18
点击次数: 323
2017 - 07 - 20
点击次数: 220
2017年6月15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应临沂综合试验站邀请来临沂检查指导中草药生产。  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一行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刘飞副院长、张谦站长及团队主要成员的陪同下,先后到沂南县山东德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临沂民发农机装备公司、临沭县统一合作农场,对树莓、丹参、栝楼等生产及山区小型机械装备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 &...
2018 - 10 - 09
点击次数: 134
2018年丹皮/白芍间作玉米高效生产技术验收会在济宁举行9月27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内专家,对省产业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实施的丹皮/白芍间作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田进行了玉米、丹皮和白芍的现场实打测产验收。示范田位于中草药创新团队济宁试验站试验田内,示范面积15亩,专家组对整个示范田进行认真考察后,按照测产方案进行了实打计产。验收结果表明,丹皮/白芍间作玉米种植模式下,玉米(品种为鲁宁184)亩产干...
2017 - 11 - 04
点击次数: 113
各创新团队: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会议精神,经研究,决定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实施“1151”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1次产业调研。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实际,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切入点,立足“为什么转?往哪转?怎么转?”,突出“四新促四化”,研究本产业哪些是落后动能,哪些是急需的新动能,如何培育新动能等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择优推荐呈报有关部门...
2017 - 09 - 18
点击次数: 212
微博 / WeiBo
News 中草药
一、概述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地下块状茎球形或扁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叶片为3小叶的复叶;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道地药材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以湖北、河南、山东所产品质较佳,并有出口。二、生长习性半夏多野生于潮湿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上。要求土壤湿润、肥沃,以含水量40%~50%、PH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为宜,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一般春季生长旺盛,夏季炎热时倒苗休眠,秋季再萌发,因此称为“半夏”。半夏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
发布时间: 2017 - 11 - 15
浏览次数:243
一、概述丹参(别名:赤参、郄蝉草、木羊乳、奔马草、血参根、大红袍、红根、血参、红根、赤丹参、紫参、五风花、阴行草等)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应用最早而且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应用已有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据统计,目前以丹参为原料的中成药已有一百余种,年需求量约5.2万吨,随着人民保健意识增强,需求量逐年递增。丹参道地药材的形成源于野生资源,随着丹参药材的需求不断扩大,对野生丹参无序和过度采挖,导致丹参野生资源储量急剧减少,有些地方已经濒临灭绝。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中药材的人工驯化种植,丹参栽培面积逐步增加,人工栽培区域也得到扩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自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通过丹参野生变家种的实践,种子采制、种苗繁育以及田间栽培等基本技术问题都得以解决,具备了推广种植的条件,但由于1980年全国取消指令性药材购销计划,丹参的生产同其他药材一样刚刚转为市场调节,种植面积小而零散。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全国丹参市场需求的增加,丹参种植面积和栽培区域迅速扩大, 20世纪末,丹参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目前种植规模较大...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8
浏览次数:316
一、概述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甘草素有“十方九草”、“国老”之美誉,《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药中之王”的甘草列为上品,其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之广是其他中草药难以比拟的;同时,作为最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将其列为重点管理的4大药材之一。二、生长习性甘草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在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带分布十分广泛,在沙质草原局部地段可占绝对优势,接近形成纯群落。在西北地区甘草亦进入荒漠草原地带,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区内陆河流沿岸滩地、阶地常形成甘草盐土草甸。甘草分布区海拔1400m以下,降水量500mm以下(酒泉一带在100mm以下)。甘草为强阳性植物。光照不足时,会使茎叶细弱,在郁闭度较大的乔林下长期遮荫会导致甘草死亡。甘草抗逆性强,耐寒,分布区绝对低温可达-47℃耐大气干旱,耐地表高温,亦较耐干旱瘠薄。但在生长的地方水分充足,无灌溉条件时,地下水位以2~3m较为合适,幼苗期怕积水。甘草耐盐性较强。甘草耐盐性不及胀果甘草。据有关资料,胀果甘草耐盐极限可达24.8%,而甘草耐盐极限仅为6.0%,适生地土壤含盐量宜在2%以下。甘草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一般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6
浏览次数:181
一、概况瓜萎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其果实、种子、果皮、块根均可入药,在中药上分别被称为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和天花粉。《神农本草经》称之为“地楼”,并将其列为中品。据《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记载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等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大便秘结。二、生长习性栝楼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忌积水。宜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块,不宜在低洼地及盐碱地栽培。在瓜蒌果实膨大期,枝叶茂盛,种植区域密不透风,不利于水分散发,容易造成涝害以及其他一些传染疾病的发生,因此栽培应采用立式棚架、垄式栽培方式。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 25 C~30 C,发芽率 60%~80%,种子寿命为2年。三、主要品种及特点药典规定正品瓜蒌为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果实。而栝楼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全世界约50种,我国有34种和6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而以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多。同属的其他一些植物在部分地区也作瓜蒌使用,如大子瓜蒌在华南地区作药用瓜蒌;王瓜在...
发布时间: 2017 - 10 - 27
浏览次数:119
一、概述黄芪 RadixAstragali 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黄芪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养血、助阳、体虚自汗、利尿、等功效。二、生长习性黄芪为深根性植物,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水性强的砂质壤土,中性及微碱性地块上生长,具有喜光喜凉,耐旱,耐寒,怕涝,怕粘的特性。野生者多见于海拔800~1300m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旱向阳草地、林缘、山地上及暗棕壤土分布区。适宜气候区为年均气温-3~9℃,有效积温3000~3300℃,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40℃,夏季最高气温不高于38℃。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性强的含砂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不宜在粘土和盐碱地上种植。三、主要品种及特点与农作物相比,中药材种子在育种、良种繁育和推广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生产中缺乏优良品种,目前的品种多为选育的优良群体,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和膜荚黄芪的变种蒙古黄芪Astragalus m...
发布时间: 2017 - 10 - 11
浏览次数:141
一、概述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其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的功效。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前黄芩生产以野生品为主,正常年产量在200-400万kg之间,年采集量最高可达600万kg,市场运行基本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黄芩为原料的中成药发展迅速,黄芩需求量逐年上升,年用量近500万吨,市场供求出现紧张状况。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黄芩野生变家种研究,人工栽培黄芩逐渐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20世纪末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逐渐形成了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大产区。21世纪初,黄芩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有甘肃岷县、漳县、渭源、临潭、卓尼、西和,山东沂水、沂南、临朐、沂源、青州,河北承德、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平泉、宽城、兴隆、安国,内蒙古赤峰等地。另外,山西五台、忻州、寿阳、汾阳,河南灵宝、卢氏、洛宁、嵩县、新安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种植。二、生长习性黄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自然分布于我国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区域,海拔...
发布时间: 2017 - 09 - 28
浏览次数:156
一、概述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金银花适应性较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金银花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其中,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为金银花的主产区,种植面积最大,野生品种居多,历史悠久。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亦可观赏和食用。二、生长习性金银花适应性较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砂质壤上生长最佳,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易于生根,茎根茎蔓着地即能生根,常见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乱石堆、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分布海拔高达1500米。三、主要品种及特点经长期种植,忍冬在生长发育特性、外部形态特征等发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农家品种。根据其植株形态,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墩花系、中间系及秧花系三大品系。墩花系表现为植株枝条长度相对较短,并比较直立,前端不相互缠绕,整个植株呈矮小丛生灌木状,叶片较为肥厚,茸毛较多,呈长椭圆形,色泽较淡,枝条上的花芽分化可达枝条顶部...
发布时间: 2017 - 09 - 28
浏览次数:97
一、概述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的干燥根,别名为白药、梗草、紫花子、铃当花等。以根入药,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脓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腹胀、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等症,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材。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桔梗属多年生草本,高30一100厘米,有白色乳汁。根粗壮,长倒圆锥形,表皮黄褐色。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叶3枚轮生,长2.5-4厘米,宽2—3厘米。花冠蓝紫色,花期7—9月,果期8一l0月。二、生长习性喜凉爽气候,耐寒、喜阳光。宜栽培在海拔1100m以下的丘陵地带,,以富含磷钾肥的中性砂质壤土较好。种子发芽率70%左右,温度18~25℃时播种15d后出苗。桔梗苗期对水的要求相当高,可采用间歇喷雾进行育苗。花苞出现后,水分宜酌量逐渐降低。 三、主要品种及特点1.品种鲁原桔梗1号是山东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最新育成的桔梗品种,来源于农家种的变异株。2005年搜集到陕西商洛农家桔梗种质, 2006年春种植于山东省农科院中草药育种试验田内观察鉴定, 从出苗至盛花期连续去杂, 进行群体隔离纯化,同时发现少量变异株。2007年~2010年连续对变异株进行纯化和系统选育。2011年和2012年在山东蒙阴、博山、沂源等桔梗产区进行品比试验,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抗病性、丰产性。2013年通过山东省...
发布时间: 2017 - 09 - 15
浏览次数:82
Copyright ©2017 - 2018 济南元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