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地下块状茎球形或扁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叶片为3小叶的复叶;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道地药材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以湖北、河南、山东所产品质较佳,并有出口。
二、生长习性
半夏多野生于潮湿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上。要求土壤湿润、肥沃,以含水量40%~50%、PH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为宜,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一般春季生长旺盛,夏季炎热时倒苗休眠,秋季再萌发,因此称为“半夏”。
半夏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山东一般在3月上旬~4月中旬种植种球,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
三、主要品种及特点
1.品种
半夏药材从不同的加工工艺划分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等,生产中栽培的品种没有审定的名称,大部分以野生采挖为主。人工栽培的品种也比较混杂,按照叶型分有竹叶半夏、柳叶半夏、桃叶半夏等,按照产地分有荆半夏、高密半夏等。
2.特点
这里所说的半夏指旱半夏,又称三叶半夏。其明显的特征植株基生叶1-4枚(通常3枚),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半夏成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
四、种植管理技术
1.选地与整地
宜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地种植;选择果木、林地、玉米地进行套种时,相对光照强度保持在50%~60%范围内最有利于半夏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选好地后,于冬季翻耕土壤,使其风化熟化。结合耕地,每亩施入厩肥或堆肥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00公斤作基肥,深翻耙细整平,根据实际套作的作物或林地情况起90~130厘米的高畦。
2.播种
选择质地紧实、芽头丰满、大小均匀、健康的种球种植,种球直径大小以1厘米左右为宜。播前用1%的石灰水或50%的多菌灵800倍液浸种2小时,晾干后播种,以预防腐烂病。按行距15~20厘米、沟深5~10厘米开沟,按株距5~7厘米摆放种球;或采用整畦撒播。每亩用种球约75~100公斤。
3.田间管理
半夏植株矮小,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避免草荒。中耕还可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对半夏的生长非常有利。一般中耕深度不要超过5厘米。为了使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促进块茎的生长,除留种外,应把抽出的花蕾分批摘除。
“立夏”前后,半夏生长加快,根据墒情适当浇水。“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可间隔7~10天浇水一次。“处暑”后气温渐低,逐渐减少浇水量。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追肥1~2次。
6~8月间,成熟的珠芽和种子陆续落入地上,取畦边细土均匀的撒在畦面上,厚约1~2厘米。一般在“芒种”至“小暑”培土两次,以萌发新株。
4.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在生长期发生大面积病虫害,治疗起来相当困难,特别是生长后期遇连阴雨,如果排水不畅,极易发生块茎腐烂,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1)腐烂病
高温、雨季、土壤湿度长时间过大、块茎和珠芽的膨大期易发生。病菌侵染半夏块茎的初期,块茎的周边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点,继续向块茎内部侵染,地上部的叶片逐渐由绿色变黄、枯萎。播种前用50%的多菌灵浸种12小时。可以预防腐烂病发生。发病时及时喷施杀菌药剂或撒施5公斤/亩生石灰粉。
(2)猝倒病
此病在人工种植半夏中,是最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温雨季、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最易发生,特别是在通风透光较差时发病重。预防为主。发病前的高温雨后,用75%百菌清8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天一次,交替喷施3次。
(3)红天峨
夏季发生,以幼虫咬食叶片,食量很大,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以化学防治为主。
5.采收与加工
(1)采收
半夏于当年或第二年采收。一般于秋季(9月下旬)茎叶枯萎倒苗后采收。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晚采收难以去皮嗮干。
(2)初加工
收获后需加工入药的鲜半夏要及时去皮。可用半夏脱皮机去皮,洗净嗮干或烘干。折干率30~40%。以个大、皮净、色白、质量坚、粉足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