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金银花适应性较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金银花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其中,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为金银花的主产区,种植面积最大,野生品种居多,历史悠久。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亦可观赏和食用。
二、生长习性
金银花适应性较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砂质壤上生长最佳,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易于生根,茎根茎蔓着地即能生根,常见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乱石堆、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分布海拔高达1500米。
三、主要品种及特点
经长期种植,忍冬在生长发育特性、外部形态特征等发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农家品种。根据其植株形态,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墩花系、中间系及秧花系三大品系。
墩花系表现为植株枝条长度相对较短,并比较直立,前端不相互缠绕,整个植株呈矮小丛生灌木状,叶片较为肥厚,茸毛较多,呈长椭圆形,色泽较淡,枝条上的花芽分化可达枝条顶部,花蕾比较集中;中间系表现植株生长较为旺盛,枝条相对较长,前端有相互缠绕现象,整个植株株丛较为疏松,叶片肥大,色泽较深,花芽分化一般在枝条的中上部,不能到达枝条顶端,顶端可以继续进行生长,花蕾较为肥大;秧花系表现为植株枝条粗壮稀疏,不能直立生长,多匍匐地面或依附他物缠绕,整个植株不呈墩状,叶片薄但质地粗糙,花蕾稀疏、细长,枝条顶端不着生花蕾。墩花系具有较好的丰产性能。
四、种植管理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块,忌涝洼积水地。按株行距1~1.5m×1.5m挖穴,穴径50cm,深30~50cm。挖松底土,每穴施无害化处理农家肥5~7kg,与底土混匀。
2.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有播种、扦插、分株、压条等,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扦插方式。
(1)种子繁殖
果实成熟呈黑色时及时采摘,置清水中搓揉,漂去果皮及杂质,捞出沉底的饱满种子,晾干贮藏备用,亦可随采随播。春播,需在播前2个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与3倍量湿砂层积催芽,当种子大部分裂口时即可播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cm开横沟,沟深3~5cm,播幅10cm。播种后覆土稍压实,盖草保温保湿,10d左右即可出苗。齐苗后及时除草,加强管理,在苗高20cm时打顶,以促进分枝。一般第二年即可移栽定植。每亩用种1~1.5kg。
(2)扦插繁殖
扦插方式包括直接扦插和扦插育苗两种。
①直接扦插:于7~8月,选择1~2年生粗壮、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30cm长插穗,使断面成楔形,将插穗下端2/3长按株行距1~1.5m×1.5m,埋入穴内,可保留上部2~3片叶,每穴栽植5~6支,覆土压实,浇透水,水渗后,培土。
②扦插育苗:7~8月,于整好的育苗地上,按行距20 cm开沟,沟深25cm,每隔3cm左右斜插入1根插穗,插穗长30cm左右,露出地面约15cm,然后盖土压实,栽后浇1遍透水。畦上可搭荫棚,或盖草遮荫,待插穗生根后移除遮阴物。视天气旱情,酌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半月后即可生根发芽,大半年至一年后即可移栽定植。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定植后前2年,每年中耕除草3~4次。植株春季萌芽展叶时1次,6月和7~8月各1次,秋末冬初1次。中耕时,在植株根际周围宜浅,其他地方宜深,避免伤根。三年后,可适当减少中耕除草次数。平原地每3~4年深翻改土1次,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
(2)追肥
11月至翌年3月,在花墩周围40cm处开宽30cm、深40cm的环状施肥沟,每墩施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8kg;在春季植株发芽后及每茬花采收后,用浓度为2~3 g/L磷酸氢二铵水溶液,进行叶面追肥。
(3) 排灌
雨季及时排水,以免烂根。早春萌芽期间和初冬季节干旱时,适当浇水。
(4)整型修剪
① 修剪时间
修剪分冬剪(休眠期修剪)和夏剪(生长期修剪),冬剪于落叶后至翌年发芽前进行,夏剪于每茬花采收后进行。
② 修剪原则
修剪时要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大枝后小枝。结花母枝要短截,旺长枝留4~5节,中等枝留2~3节。
③修剪方法
对1~3年的幼龄花墩重点培养一、二、三级骨干枝,每株选留一级骨干枝1条,二级骨干枝3条,三级骨干枝10~12条。对成龄花墩每条三级骨干枝上留4~5条结花母枝,每墩花留100~120条结花母枝。
4.主要病虫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法,力求少用化学农药,在必须施用时,严格掌握用药量、用药时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天数不得少于20天。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食用农产品上使用的农药。
(1)褐斑病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或结合修剪,将病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土中;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清除植株基部周围杂草,保证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1:1.5:300波尔多液植株喷洒,隔7~10天连续喷2~3次。
(2)叶斑病
清除病枝落叶,减少病源;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1:1.5:300波尔多液植株喷洒,隔7~10天连续喷2~3次。
(3)蚜虫
加强虫情预测预报,及时防治;及时多次清除杂草,减少虫源;田间悬挂5cm宽的银灰塑料膜条,于地头地边设置刷有不干胶的黄板进行诱蚜粘杀;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和扑食螨等;蚜虫发生期间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现蕾后禁止用药。
(4)木蠹蛾
冬季清墩时,及时烧毁残叶虫枝;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施肥、浇水,促使金银花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虫力;对生长年限过久的植株及时进行更新,伐除虫害严重、濒于枯死的老花墩;加强修剪工作,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在幼虫孵化盛期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已蛀入木质部的,用棉球醮90%敌百虫40倍液滴入虫孔后用黄泥浆封堵;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以杀虫灯诱杀。
(5)金银花尺蠖
合理修剪,清除枯老枝,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清墩整穴,消灭越冬蛹;利用幼虫假死习性进行人工捕杀;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于1~3代产卵期间,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于蕾期喷施15%安达悬浮剂3000倍液。
5.采收与初加工
①采收
于5~10月,选择晴天上午,在花蕾上部膨大呈白色时,及时采摘。
②初加工
采收后及时晒干或烘干。晾晒干燥时,将鲜花薄摊在晒席上,厚度控制在3cm以内,以尽快晾晒至干为原则。未达八成干时不得翻动,否则变黑质量下降。烘干干燥时,初烘温度35℃,保持通风,烘2小时;后温度升至40℃左右,约烘5~10小时;待鲜花水分大部分排出后,再把温度升至55℃烘至全干。烘干过程中不要翻动,以免影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