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参的栽培技术
毕 胜 李桂兰 于 波
泰山参 Codonopsis lanceolata Benth. et Hook.),也叫羊乳、 四叶参,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缠绕植物, 以根入药。有补虚通乳、排脓解毒之功效。为泰山四大名药之一,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中南各省区。
1 生物学特性
生于山野沟洼潮湿处及灌木丛中,喜气候温和阴蔽凉爽条件,多生长在半阴半阳山坡处,耐寒,忌阳光直射、高温和干旱,怕涝,相对湿度以70%~80%为好,适生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幼苗期要和高秆作物间作套种或者搭架用于防晒和遮阴。
2 栽培技术
2. 1 选地与整地、施肥 选半阴半阳、排灌方便、无风灾冻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以山坡地为好,盐碱地,涝洼积水地,重粘土地不宜种植。也可在林果树下进行种植,施足基肥,每亩用充分腐熟的圈肥约3000kg ,并加适量的过磷酸钙、草木灰,撒匀后,深翻30cm以上,耙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向以能利用早阳或晚阳 避开中午直射阳光为宜畦高10~20cm、畦宽110~130cm 沟宽50~60cm。
2.2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多先育苗再移栽。
2.2.1 种子处理:选用新种子,发芽率高,隔年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甚至无发芽能力。播种前把种放在40~50温水中浸泡,搅拌待降温后,捞出装入纱袋中,置于湿沙中,温度控制在18~20 以下,保持湿润状态,待种子裂口时再播种。一般1~2周即可。
2.2.2 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一般在3月份,秋播在11月份上冻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秋播,翌年春天出苗。据研究,种子在15°c 以上仅有个别种子发芽,要达到正常的萌发, 需要15°c以下的低温2个月左右,发芽适温为本地冬季室外的自然低温。
2.2.3 播种方法(育苗)① 撒播: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于畦面,再盖稻草,秋播加厚一些, 以利过冬保持土壤湿润.播种量0.25~0.5kg/亩。②条播: 按行距离10~15cm开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盖土、镇压、 盖草,保持土壤湿润,条播便于中耕除草。
2.2.4 移栽 幼苗生长一般1~2年进行移栽,以春季(3月中、下旬)移栽较好,现刨现栽, 栽时芦头向上,压实浇灌。也可平栽或斜栽,此法参形好看。要求株距10~15cm,行距20~25cm, 应根据苗龄长短来确定株行距大小。秋季(10月下旬至11上旬) 移栽时要加厚土层,并加盖草 以防冻害。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清除杂草是保证泰山参高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及时除草,一般除草与松土相结合。
3. 2 追肥浇水 在生长初期 (5月下旬)追肥1次,亩可施饼肥50kg,尿素30kg ,10~11月追施磷钾肥50kg 开沟或穴施,及时灌水,雨季注意排水。
3.3 搭架修剪 当幼苗长到高30cm时,用树枝或竹杆等物搭架,2行1架,如茎蔓过长可适当修剪 ,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营养消耗。
4 病虫害防治
4.1 锈病 由真菌引起,常先在叶背面出现针头大小突起的黄点(即复孢子堆),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者可造成叶片破裂、穿孔,以致脱落。防治方法:① 清除病残体, 减少病源。②发病初期喷75%敌锈钠300~400倍液或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喷洒,每7~10天1次 连续2~3次。
4.2 根腐病 又叫烂根病。由真菌引起,主要为害地下须根和侧根,受害部黑褐色,造成地上部枯死。防治方法:① 注意轮作、 排水、 见干见湿, 消除病残体。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病穴处用石灰消毒。③发病初期喷1:2:250的波尔多液或用甲基硫菌灵500~800倍液灌根。
4.3 害虫 主要有蚜虫、钻心虫,危害嫩枝叶, 春夏季多发生,可用40%乐果1000倍液喷洒:地老 蛴螬,主要危害根部,可人工捕杀,或用75%辛硫磷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
5 采收与加工
5.1 采收
5.1.1 种子采收: 一般8月下旬为熟果期,为避免落果和鼠害造成的损失,要成熟一批采收一批 随熟随收。
5.1.2 选留种根 在成龄参的大田中去弱留强,选择生长健壮、叶片肥厚、芽苞饱满、浆足、无病虫害、根较大的植株留作种根,选好种根后埋入湿润的沙土中以备作种。
5.1.3 收刨 种植3年以上的即可收刨,立秋前后为收获期 (9月中旬~10月中旬),收刨后用篓筐运回。
5.2 加工 按加工不同品种的质量要求进行挑选分类,一般加工成干品的方法是用烘干法。 首先刷洗干净, 然后用托盘盛装,放入烘干室。开始第1天温度稍低约35~40°c,第3天可适当加温至50 °c,交替使用。温度不宜太高,否则化学成份转化,影响质量,晾晒:放在通风处进行晾晒,及时翻动,至干为止。晒干的成品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采用晒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