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白山林区中草药的仿野生栽培
朴永春 张玉国 尹大宇 ( 长白山森工集团 吉林 延吉 133200)
近年来,中草药的销路一直看好。作为北药重要生产基地的长白山林区中草药人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由于中草药栽培产业存在很多隐患和问题,将会影响栽培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林下仿野生栽培,在不同程度上即可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应在林区大力发展中草药林下仿野生栽培。
1 当前国内发展中草药栽培存在的问题
1.1 人工栽培中草药有效成分下降
药材实现人工栽培后,由于土壤、肥料等原因,虽然药材的形态、大小、色泽有了提高,生长期大为缩短,但药材的有效成分却有所下降。
1.1.1 生长期大为缩短
中草药人工栽培由于施入过多的植物生长激素或化肥,提高了生长速度,缩短了生长期,致使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累积也受到影响。
1.1.2 生长环境发生变化
植物生长需要光照、土壤养分、温湿度、酸碱度等多种环境条件相互匹配合适,才能保证该品种的优良特性,使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而中草药人工栽培改变了这种环境条件,生物活性会受到影响。
1.2 人工栽培中草药的农药及重金属超标
在国家药典和相关规定中,对多数农药残留并无含量规定,而药材批发商或者药企在购入药材时很少对农残进行检测,因此大量使用农药栽培中草药并不会被发现,从而导致中草药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严重。
1.2.1 中草药人工栽培后,由于环境的变化,使病虫害多有发生,加之对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规律的研究不够透彻,药农过多地依赖农药,甚至使用农药残留过高的农药。
1.2.2 残留在耕地、水体、大气中的没有被分解的微量农药原体,再次被中草药等吸收。
1.2.3 由于市场体系尚不规范,监管体制不够健全,中草药生产混乱无序,药农缺少长远发展意识,滥用农药现象严重。
2 长白山林区中草药栽培存在的问题
2.1 适合栽培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2.1.1 近年来,林区大力发展生态建设,特需树种产业建设,利用耕地栽培绿化苗木形成较大规模,占用了大部分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和交通便利的耕地。
2.1.2 随着退耕还林、停耕还林政策的推进,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2.1.3 多年来林区始终鼓励职工群众发展全民创业,有许多耕地已种植多年生的山野菜、药材等,如五味子、薇菜等,收回难度较大。
2.1.4 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快,绿化造林在林区全面推开,适合发展经济植物的荒山荒坡面积大幅减少。
2.2 中草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纵观林区乃至延边州的中草药栽培地块,极其零散地分布在林区各地,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简单,技术含量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带动力和幅射能力不强。
2.2.1 市场价格变动较大 平贝母、五味子等药材价格的大幅涨跌,严重挫伤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
2.2.2 经济效益不明显 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栽培药材受市场调控影响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
3 长白山林区发展中草药栽培产业的方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应进一步转变中草药栽培产业的发展方式
3.1 转变栽培方式
转变栽培方式,变家种药材为仿野生栽培。通过野生抚育和林下仿野生栽培,让中草药回归野生本性,提高中草药的产品质量。长白山林区发展中草药仿野生栽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长白山林区拥有林地多达 400 余万公顷,有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各种林相,有郁闭度、林龄、坡度、坡向、海拔各不相同的森林,大多森林尚处于未开发状态,适合在林下、林缘发展仿野生中草药栽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1.1 野生抚育
在野生药材植物资源较为集中分布的森林中,对其进行人工抚育、扩繁,人为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可以较大地提高产品产量。主要发展品种有五味子、淫羊藿、刺五加、返魂草等。
3.1.2 林下仿野生栽培
在有野生药材植物分布或者适合中药材生长的森林中开展人工栽培,恢复野生中药材植物资源,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产量。适合的品种有林下参、松杉灵芝、天麻、猪苓、平贝母、细辛等。
3.1.3 林缘仿野生栽培
林区的集材路边、季节路旁、公路两侧、河边、林间空地、采伐迹地等林缘处,是药材生长的最佳地点,可以开展就地集中移栽与抚育经营。适合品种有龙胆草、黄芪、穿地龙等等。
3.2 转变技术推广方式
成立相关产业协会等机构,推广中药材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制定 GAP 生产技术规程,全面规范耕地人工栽培和仿野生栽培,保证产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协会应建设技术服务平台,为林区内部各个生产基地开展土壤信息、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减轻基地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技术、认证等负担和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3.3 转变加工方式
与大的药业集团公司合作,作为其规模生产基地,按照公司要求的品质和标准,生产优质无公害的中草药,使优质的“绿色中草药”卖上最优的价格。要向安全、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方向发展食药用产品精深加工。保证中药材在种植、收获、加工生产、贮藏及运输过程中都采用无污染 的 工艺技术,实现从土地到病房的全程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