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省丹参栽培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丹参是我省道地大宗中药材,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当前,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丹参栽培管理的重要时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好丹参栽培管理工作,对全省中药材生产和供应、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出一个“早”字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丹参可以在冬前栽培也可以在春季栽培,对于春季栽培来说,应突出一个“早”字,在土壤解冻前准备好农业机械、有机肥、种子等物资。
1、计划种植基地管理:合理规划种植区域,解冻后及时查看土壤墒情,在土壤水分合适的时候可以先起垄覆膜保墒,即“抢墒起垄”,避免我省部分地区经常发生的春季干旱,耽误或错过丹参栽培最佳季节。
2、育苗基地管理:及时清除苗圃基地田间枯草杂物,丹参发芽较早,应“早起苗早移栽”,最晚于4月初前,人工顺行采挖或机械采收,整理成捆后,置于低温通风处贮藏,防止霉变或失水,备用。
二、重点一个“保”字
目前我省的丹参种植大多采用种苗移栽的方式,栽培模式可以参照我省主推技术“丹参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保”字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确保种苗质量
建议选择鲁丹参1号、鲁原丹参1号、山农丹1号和山农丹2号等通过审(认)定的丹参品种,丹参种苗选用根长约15厘米、根上部直径约0.5厘米以上无病虫害、无损伤、新鲜、均匀一致的健壮种苗。
2、确保土地整理措施到位
丹参忌连作,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地块;深松30厘米以上,土壤上松下实;整平、耙细。做好排水设施。以有机肥为主,施足底肥。结合土壤墒情及时起垄覆膜,建议垄宽80厘米,垄高25厘米,垄面宽35-40厘米。采用黑色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膜宽90厘米,厚度为0.005毫米。铺膜时紧贴地面、拉紧,薄膜边缘埋土约10厘米,压实。
3、确保栽培技术到位
起垄覆膜后,尽早移栽,不迟于4月中下旬,于垄面上按行距20厘米顺垄交叉种植2行,株距20厘米;穴栽,穴深15-20厘米,将种苗(过长的种苗可截去末端)斜放于穴内(或用种苗插植器移栽),覆土压实。亩栽丹参8000株左右。
三、抓住一个“防”字
1、对于冬前移栽的丹参,出苗前对芦头外露的丹参种苗及时进行覆土保墒,厚度约1厘米、压实,防止丹参苗风干枯萎。3月底前,对出苗不齐整的地块,及时进行补苗,防止缺苗断垄。
2、对于越冬后未采收的丹参,应当在萌发前及时进行机械或人工采收。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干燥后的丹参,应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防止虫害、鼠害等污染。
3、2月14-16日,我省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降温幅度10℃以上,雨雪有利于春季丹参栽培,同时,要防止收获的丹参淋雨霉变,确保其他农业设施安全。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
2020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