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体系深入开展
盐生药材品种与配套技术攻关示范
为更好落实鲁农科教[2022]17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乡村振兴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研究攻关的通知”要求,中草药体系在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滨州等地全面开展盐生药材品种升级筛选与配套技术优化攻关示范工作,在东营和滨州建立盐生药材试验基地各1处,示范基地各2处;筛选示范盐生药材品种12个,配套栽培模式与技术体系3套。
2022年6月13日中草药体系首席专家王志芬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会同机械岗位专家连政国教授、东营试验站站长隋学圃研究员等,先后对东营基地攻关工作进行了考察,并就攻关试验和基地示范的进展情况与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认真会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落实技术意见。
院农高区试验基地主要开展盐碱地微地形分异模式优化和盐生药材品种契合的验证工作。首席专家团队在充分研究水盐运移规律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台-中畦-底沟为主体结构的三级阶梯分异模式,与物理覆盖相结合,实现旱季抑盐防草、雨季洗盐抑草。在不同阶梯上匹配与之相适的盐生药材品种。试验占地10亩,配套盐生药材决明、板蓝根、益母草、射干等品种10个。建议下一步要重点配套好出苗保苗和除草排涝等技术工作。
![中草药体系深入开展 盐生药材品种与配套技术攻关示范 中草药体系深入开展 盐生药材品种与配套技术攻关示范]()
酸枣高台种植模式示范基地占地800亩,主要推广示范“酸枣高台+”耕种模式,台高40cm,顶宽100cm,底宽160cm,两台间距300cm。在土壤含盐量2.5~3.5‰、pH 9.0~10.0、地下水埋深100~150cm的条件下,两年生酸枣苗成活率达91%,植株健壮,已进入盛花期。针对高台坍塌、高效间套药材选择与机械化配套等问题,体系专家商定一是配制专用小型高台覆土机具,开沟覆土培台,以保根壮根,排水防涝;二是科学搭配高值药材品种,如益母草、薄荷等,并配套播种收获机具,提高种植效益;三是配套盐碱地酸枣专用生物有机肥,抑盐肥地。
![中草药体系深入开展 盐生药材品种与配套技术攻关示范 中草药体系深入开展 盐生药材品种与配套技术攻关示范]()
皂角高台种植模式示范基地占地100亩,主要推广示范“皂角高台+”种植模式,台高50cm,顶部宽110cm,底宽180cm,两台间距220cm。在土壤含盐量1.5~2.5‰、pH 8.0~9.0、地下水埋深80~120cm的条件下,两年生皂角苗成活率达96%,六年生树体的成活率达90%,均已结刺。针对台间土壤肥力薄、易板结等突出问题,体系专家商定:一是增施高质有机肥培肥地力;二是选择豆科药材如决明、黄芪等提高效益。
![中草药体系深入开展 盐生药材品种与配套技术攻关示范 中草药体系深入开展 盐生药材品种与配套技术攻关示范]()
从十二五以来,中草药首席岗位专家团队就持续在东营垦利开展了盐生药材品种筛选和栽培模式的研发工作,已筛选出盐生药材决明、益母草、射干、天南星、紫苏、薏苡、板蓝根、薄荷、土木香、蛇床、紫菀、防风、马蔺、车前、菊花、红花、艾草、二色补血草、罗布麻、皂角、酸枣等品种20余个,配套栽培模式与技术5套,其中“皂角/高台-薄荷/低畦间作模式与高效生态栽培技术”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为更好推进盐生药材品种与配套模式技术创新升级,中草药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盐碱地中药材生产的瓶颈问题,升级设计攻关项目,优化攻关技术路线,加强岗—站—企业联合协作,施行攻关试验—生产示范一体化推进策略;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席专家团队选派骨干成员王宪昌博士响应院黄河三角洲研究院工作安排,常驻东营基地,具体组织协调试验示范实施,各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开展。